多媒體

【全球連線】袁國勇料疫情持續 研究以雙氧水氣霧消毒口罩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於4月2日進行網上直播,解釋戴口罩的重要,亦提出以新技術消毒口罩的可行性,預料疫情將持續多月。

以下是直播摘要

由於部分患者無病徵,病毒主要以飛沫傳播,口罩可阻隔部分飛沫,戴口罩能防止他們不知不覺地傳播病毒。除了飛沫傳播外,此病毒能在表面存活多日,其他人或無意中觸摸病毒,導致間接傳播,故即使表面健康人士,亦需戴口罩。另一好處是口罩可阻止人觸摸面部,防止間接傳播,但口罩可引起痕癢,令人不斷觸碰口罩,需要時間讓大眾實習。最重要是公眾必須學懂如何正確戴口罩,確保口鼻完全遮蓋,呼吸的空氣是已過濾的。政府有責任宣傳口罩的重要,教育大眾正確戴口罩。

過去研究證明,廣泛使用口罩能有效控制疫情,無奈各地民情不同。西方社會一般認為,戴口罩就表示有病,故大眾向來避免使用。在香港則已成為社會共識,戴口罩是負責任的象徵。

Photo: Unsplash

口罩短缺 消毒後可重用

現時全球口罩供應短缺,一般民眾用外科口罩已足夠,N95應留給醫護使用。外科口罩具有三層物料,可過濾大於五微米的粒子。N95則是更高效能口罩,可過濾細於一微米的粒子,醫護人員在進行高危程序時,才需要使用,例如支氣管鏡檢查會引發病人咳嗽。在一般情況,香港社區沒有必要用N95。

無奈N95亦相當短缺,醫護必須以創新方法解決難題。團隊正試驗用雙氧水氣霧或紫外線消毒口罩,讓醫護人員重用。他亦指出,若無正規口罩,可自製布口罩,布料越厚,過濾功能越好。雖然只有50-70%過濾效能,但有任何口罩都比沒有好。他個人亦曾使用兩個口罩,一個布口罩在內,另加外科口罩,使用後以臭氧消毒布口罩,涼乾後再重用。

口罩外,經常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也同樣重要,應隨身攜帶酒精消毒液洗手,特別是觸摸眼、鼻或口之前,都先清潔雙手。同時,要保持均衡飲食,做適量運動,盡量開窗以維持室內空氣流通。

病毒存活時間在不同表面及溫度也不同,它在鐵或玻璃表面及潮濕環境也可存活更久。現時香港是初春時份,大家會盡量打開所有窗戶,確保空氣流通。如果在病房打開所有窗,加上有風,每小時可有一百次換氣,受感染飛沫會隨風飄散,故即使開窗,亦要繼續戴口罩。

康復者傳播病毒風險,一般退燒後,免疫系統已清除病毒。他們傳播病毒的機率很低,不應侮辱他們。他仍建議在有疫苗前,繼續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另外,買急凍食物亦無需擔心,只要用水及洗潔精清洗,再烹調後,所有食物就已經消毒了。

prof. yuen kwok-yung hku live broadcast on April 02
袁教授說他經常攜帶酒精消毒液

疫情將持續多月 必須重視疫情

此病毒比季節性流感更嚴重,但死亡率卻沒沙士那麼高。這是取決於其基因構成,即是病毒產生的蛋白質,可使病毒在細胞內繁殖,一進入身體可繁殖成數十億病毒,並在呼吸器官(例如肺部)中釋放出來。一旦肺部有大量病毒,就會引起炎症及液體積聚,導致呼吸困難,最後可能死亡。

大部分人能有效對抗這病毒,但對老人家及患有疾病的人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可能不是那麼有效。有長期病的老年患者中,約有10%到20%最終死於這疾病。

美國確診數字不斷上升,必須要重視疫情,國民仍未接收所有個人衛生訊息,所有美國人應明白要戴口罩、經常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就算你是年輕健康,也不要隨便接觸家人,應考慮身邊人的安全,而不只是你自己。美國醫護口罩不足,政府亦難以宣傳使用口罩。在有足夠物資前,可先自製布口罩。

雖然世界各地疫情嚴重,但最終各國能控制疫情。擁有資源的國家,只要說服國民遵從防疫措施,可更快有控制疫情。最憂慮病毒會在非洲或南美蔓延,這些發展中國家並無足夠資源,只能有群體免疫時,病毒才會停止傳播,即是會有1-4%的人會死亡,對這些國家來說是很大的數目。發達國家應盡快製造疫苗,提供給發展中國家。

今次疫情非常嚴重,可能持續多月,夏天即使暫時紓緩,下個冬天可再來臨。即使未來疫情放緩,大眾亦不應鬆懈,要繼續量體溫及戴口罩,亦不應該聚餐。早前約400名從湖北回港的人中,只有4-5%的人有抗體,可見即使是在疫區,仍未能達到群體免疫。

製作疫苗絕不簡單。首先要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以確保疫苗對動物安全。 然後,要對免疫的動物進行所謂的「病毒挑戰」,以查看疫苗是否有用和具有保護性。成功用於三種不同動物後,就進入人體試驗階段,進一步研究大量個體的免疫反應,證明疫苗的安全性。最後,招募大量人員,以看該疫苗是否真的安全有效。 可見,整個製作過程需要很長時間。直至出現有效及安全疫苗之前,疫情仍會繼續。

標籤
Show More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