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高本恩:無必要定期全民檢測、宜針對高危群組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Ben Cowling)最近接受無綫電視英文節目《清心直說》(Straight Talk)訪問時表示鑑於新冠病毒檢測成本高且複雜,全民檢測並非是善用公帑的作法。他認為沒有必要定期做全民檢測,而有必要高危人群做定期檢測。高本恩認為第四波疫情遲早會出現,無可避免。豁免檢疫的人士即便不進入市內,假如他們曾接觸本港其他人,即使限於港口和機場, 病毒仍有機會傳入。
以下為是次訪問文本。
你有做檢測嗎?

高本恩:我沒有,還有幾天讓我改變主意,但目前未去做檢測,而我自始就說,舉辦這種陽性率低的大型檢測未必是善用公帑的做法。

你說這種檢測不一定物有所值,但沒人知這次社區檢測花費了多少,因為是中央負責,你估計計畫要用多少錢?

高本恩:聶德權那天的說法是這計畫也要花公帑,我相信中央政府有資助,但香港納稅人也要負擔部分開支,要是你或我要做檢測,檢測本身的費用約500港元,也許還有額外成本用於採樣和處理樣本,總計後再乘以迄今為止(已參與檢測)的百萬人次,這項一次性計畫的開支不菲。

主持:而目前僅找出約十人,當中四個已知確診,即是新找到六、七或八人…

高本恩:對,大概十人左右,舉行全民檢測的理由是找出社區裏的無徵狀患者。原意是好的,確實會有些未為人知的患者存在,他們受感染,或者已感染他人,要是能追蹤他們在哪裏受感染,傳染了給誰,就可以切斷傳播鏈,阻止病毒擴散。但全民檢測找到的患者,部分其實已經有病徵,並非無徵狀患者,(他們)曾經求醫,當時未有安排檢測,那是失誤,之後患者參與全民檢測驗出陽性,於是我們才能發現他們,但本來可以循別的途徑發現他們。另外,全民來測找到的陽性個案,部分是康復病人,即是已知患者,早知道他們是陽性。

主持:所以不該把他們算入新發現患者?

高本恩:不該算入,他們再檢測沒問題,但不該算進總數,因為不是新症了

即是說該做針對性的檢測,而不是全港市民檢測,但要是一個星期檢測了約一百萬人,只能找到幾位新患者,那是甚麼意思?

高本恩:我們已知擴散不嚴重,知道第三波疫情已到尾聲,確診數字一周接一周回落,仍有社區個案出現,預期也會有隱形患者。假如限聚措施再持續一星期,兩、三星期,每周數字會持續下降至零,新發現社區個案不多令人安心,那些確是有用資料,只是搜集那些資料的成本太高了。我認為另有一件事該做而未做,就是定期為護老院員工和院友檢測,還有其他院舍人士,剛知道監獄和羈留中心有幾宗個案,那些地方的員工都要接受檢測,所有囚犯都要檢測,但那裏的員工可以每一、二或三星期定期檢測,假如花錢做那樣的檢測,可保障住在護老院、監獄或其他院舍裏的人,那是物有所值的防疫活動,

主持:每星期為這些院舍做檢測,而不是定期全民檢測?

高本恩:我認為不需要做定期全民檢測,但若是為高危人士檢測就會物有所值

檢測隔七天後,結果仍然有效嗎?

高本恩:那是一個掠影,僅證明檢測那一刻沒有病毒,但仍可能之前已受感染

主持:所以他們不能出來說:我七天前檢測過,我現在沒事,他們可以這樣說嗎?

高本恩 :不得而知,很大機會真的沒事,因為本港的確診數字低,但檢測結果有效期不長,準確期大概只有機天,幾天後又不確定了,或者已受感染,所以一般規定外遊人士,要出發前一、二天的檢測結果。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圖片來源:香港政府)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圖片來源:香港政府)

這全民檢測延長後將近兩星期。試問,這種檢測有什麼用?

高本恩:做全民檢測的一個理由是找出漏網之魚,或社區中許多未為人知的患者,因為他們不敢現身,只想留在家裏,不想檢測,有這種可能性,但未發現相關證據。全民檢測只找到一小撮新個案是其他渠道無從發現的,我們從中知道多一點要是由接受檢測的一百萬人的結果推展至七百萬人,乘以七或八倍,社區裏會再有其他隱性個案,但由於目前正實行限聚措施,預料數字不會突然冒升,確診數字會持續一步步下降,或者會有院舍爆發。目前我覺得可慮的,是監獄或羈留中心會有爆發,或老人院已有先例。是的,只要有一宗感染個案傳入這些設施,病毒就可輕易傳播開去。

你更擔心醫院、監獄等地方,甚於食肆或酒吧?

高本恩:對,我們知道曾有酒吧爆發,就是第二波時酒吧照常營業,我記得是在尖沙咀,那裏有酒吧牽涉群組大爆發,而疫情嚴重時,酒吧大都已停業。我們知道酒吧裏很易傳播病毒,食肆也有可能,限制食肆的活動確有道理,因為確實有出現食肆傳播鏈。但現在來到第三波尾聲,大家期望有機會外出用膳時,不用二人為限。

會不會有第四波?

高本恩:早晚會出現第四波,無可避免

主持:為何說是無可避免?我想知道

高本恩:第三波來到尾聲,希望(確診數字)可以回落至零,保持一段零確診時間,然後會放寬防疫措施,隔時保護市民的防線逐漸脆弱,一旦有病毒傳入,又有機借散播,或者要經幾宗個案,未必第一宗就引發第四波,但早晚會有病毒傳入,或是由外地來的旅客,家居隔離時接觸家人,傳給家人,家人再走進社區,或者源自豁免檢疫14天的群組,部分漏洞仍未堵塞。

那些未堵塞的漏洞是什麼?

高本恩:航空機組人員和船員,他們獲豁免檢疫14天。部分人只是過境,很快就離開,沒理由要他們留下檢疫14天,所以每當有人由疫區到港,他們來到香港,即使不會走入市內,假如曾接觸本港其他人,即使限於港口或機場,仍有機會傳入病毒。

主持:因為這次檢測顯示,只有極少接受檢測的人呈陽性,那麼第三波來到尾聲,你說第四波未必源自本地傳播,而是經漏洞入境的人?外來個案?

高本恩:回看第二波,3、4月間結束,當時有段時間零確診,然後瀝源邨爆發第三波,6月和7月時其他群組爆發,導致第三波的病毒,不同於第二波的病毒,是新一型,經已變種的,所以我們知道是來自外地,並不是第二波病毒的再爆發。當然要是我們這星期放寬所有限聚措施,那第三波會再度爆發,那第四波會是相同病毒,同一病毒的持續爆發。

(圖片來源:unsplash)

為何台灣又不出現另一波疫情?

高本恩:他們防疫很成功,嚴格執行檢疫隔離

主持:如何辦到?

高本恩:抵達台灣人士都要隔離檢疫。另外,我相信也是運氣,或者我們遇上惡運,他們好運吧。我認為早晚台灣也會有感染個案傳入社區,會有社區擴散,環顧世界已有類似例子,新西蘭情況本來很好,但個案突然急升,或者檢疫有疏漏,疫情開始擴散,當你發現疫情爆發時,其實已擴散到很遠,你只見冰山一角。

為何印度或美國等國家,那些病毒傳播仍很快的地方,死亡率反而下降?病毒變弱了?

高本恩:我相信不是病毒有變,而是我們掌握更多治療方法,此其一,所以現時病人的情況比3月時好,醫生掌握更多治療方法,有幾種治療已知有效,有類固醇地塞米松,還有另外幾種藥可用來幫病人。此外,高危人士的防護也有改進,尤其是幫長者預防感染。

本應是普及社區檢測,免費、自願,登記人士卻只有百多萬,有650萬人不做,這代表甚麼?

高本恩:香港人是最明智的,深知自己需要做什麼。疫症初期,我們已戴口罩,其他國家的人卻不戴。香港人在理財方面亦很明智,他們知道今次用幾百元去做病毒檢測,成效非常、非常低,也許不是善用公帑的方法

主持:但內地負擔了一大筆費用

高本恩:我不知道,我沒看過詳細開支,不知道內地負擔多少,但我覺得香港的納稅人負擔了一大筆費用,而在將來納稅人也許要繼續負擔這筆費用。

主持:因為香港人認為今次浪費納稅人的時間和金錢,所以他們不做?

高本恩:也許是,我沒有調查結果來證明,但可能是這個原因

主持:也和政治有關嗎?因為林鄭月娥指摘有些專家,他們道做普及檢測作用不大,她指摘他們將計畫政治化,並稱他們「所謂的專家」,政治風波由此而起,也和政治有關嗎?

高本恩:我認為一定牽涉政治因素。我很詫異,有一名高官說,我們不應該考慮成本效益,因為政府的基本責任就是慎用公帑,成本效益是衡量公帑是否用的慎重的因素,我聽到後很詫異。

主持:林鄭月娥曾多次重申,要把握每個機會多謝中央幫香港做這件事。你說錢是否用得其所十分重要,不應該浪費。

高本恩:容許我說清楚,如果檢測成本是一元,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做,甚至每星期做。如果只靠量體溫來檢測新冠病毒,可以天天量體溫,沒問題的,但這次檢測成本高,又複雜,人口有數百萬,成本十分高昂。多年來我們的醫療系統足襟見肘,那筆錢可以有很多其他用途。

為何要用鼻腔拭子,看似非常不舒服?

高本恩:我不完全明白改方法的原因,人們去中心做檢測,唾液化驗便失去好處,大家可以在家裏採樣,但也許你不知道,交來的是不是他本人的唾液。當人去心中做檢測,採集鼻腔樣本和用小瓶收集唾液一樣容易,因為他們在場,鼻腔採樣能更有效地控制樣本質素。你要我現在收集唾液樣本用來驗新冠病毒是可以的,但大清早的唾液最合適。袁國勇教授已解釋過,一大早起床,收集樣本,那是最好的新冠病毒化驗樣本。如果去到中心,向著試管吐涎,效果可能沒那麼好。

主持:但將工具探入鼻腔好像不太舒服

高本恩:是有點不舒服,不太痛。只會有少許不適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政府的社交距離措施是否過於謹慎?

高本恩:來到第三波末,我們要格外謹慎,不宜太早放寬,否則個案會回升。也許有些漏網之魚,即使只是零星個案,如果回復正常它們便有機會傳播。若保持社交距離便不會有這機會,所以我們要格外謹慎,但有些措施可以早些放寬,也許可以分階段重開,沙灘仍關閉,我摸不著頭腦。食肆的二人上限,可放寬至四人,可以稍稍限制食客人數。不可以百分百坐滿。

要多少人接種疫苗才可達致群體免疫?

高本恩:最理想是全民接種,預期疫苗不能提供百份百保護,但希望有六至八成功效,越多人接種越好。我們的目標不單是群體免疫,五至六成人口免疫,而是全民免疫。

主持:若不能,多少百分比才是群體免疫?

高本恩:那遲早會發生,我想大約是1/3人口。首先是長者接種,一至三個月後,其他人接種,希望明年年底會有足夠疫苗,甚至明年夏天,讓所有人接種。

主持:每年都有疫苗但不是人人接種,同樣地有些人不信疫苗,不會接種。美國有研究指,有很大百分比的人不會接種,多少百分比才能達致群體免疫?

高本恩:要真正達致群體免疫,避免因為大爆發而令醫院不勝負荷,若不能有多達2/3人口接種,至少要有一半人口接種才行。我們一直擔心新冠肺炎大爆發,太多人生病,入醫院,同時間需要接受深切治療,我們不希望這種事發生。

流感病毒經常變種,疫苗也要跟著變,新冠病毒也會嗎?

高本恩:需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的原因有二:一是流感病毒變得快,二是我們的流感免疫力不長。我們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從早期數據看預料也不會長,仍要長時間觀察,但新冠病毒變得沒流感那麼快,也許以後我們每兩三年接種一次,不用年年接種。

(圖片來源: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Unsplash)

美國呼籲每個洲都要有準備,11月會有疫苗面世,當然與大選有關,那是否太快?不足一年研製出來,你會接種嗎?

高本恩:最重要的是疫苗有沒有做足所有試驗,俄羅斯沒有做足,當地已開始接種計畫,疫苗只經過部分試驗,沒有完成整個程序,他們停止試驗。但說不定疫苗會有效,俄羅斯孤注一擲,若有副作用而在初步試驗沒發現,在俄羅斯和其他接種的人,便會產生極大關注,但如果它如俄羅斯預測的有效,他們便先拔頭籌,更早恢復正常。美國的審批程序不會操之過急,他們會確保疫苗安全有效才會大規模使用,但我明白俄羅斯為何要孤注一擲,也許他們認為先拔頭籌的機會高,所以才值得押重注。

主持:你說越早研製出疫苗,一切便可越早回復正常,如今到處都有人禁足,不可以去旅行、坐飛機,你認為幾時才可回復正常遠行?疫苗推出後?或是要疫苗推出後還要等一至兩年?

高本恩:那很難,我不肯定能恢復舊常態,即使到明年底或兩年後,旅遊方面,可能還要謹慎點,政府對新冠疫症仍有所忌憚,與疫苗功效有點關係,還要看多少人接重,但我預測將來會出現一個新常態,由明年夏天至明年底,一切會慢慢回復正常,然後再過一或兩年,一切才會回復2018年的模樣。

接種疫苗後,護照上是否會註明你健康?接種疫苗後仍須戴口罩嗎?

高本恩:我看不是那麼簡單。香港目前有出入境限制,我看即使俄羅斯人接種了疫苗,我們亦不會讓他們入境。因為擔心他們感染了新冠病毒。即使他們接種了疫苗,我們不希望新冠病毒進入社區,香港可能要等到全民接種了疫苗,才會全面開放邊境。想旅行的人亦一樣。如果香港人接種了疫苗,也許亦不能自由進入其他國家,直至那些國家亦全民接種了疫苗。

主持:全世界都接種了疫苗才可回復正常

高本恩:那絕對有可能,至少許多國家如是。

標籤
Show More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