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圍爐”會受感染?抗疫期間應否打邊爐?港大醫學院圖解氣溶膠傳播之謎 HKUMed: Can a hotpot meal infect you with the coronavirus?

內地衛生防疫專家於上周公佈,「氣溶膠傳播」可能是新冠肺炎其中一個傳播途徑。近日,本港亦公佈了因家族飯聚吃火鍋而導致的群組感染個案。事件旋即得到許多人的關注,到底港人熱愛的打邊爐,是不是超高危的活動?

“Hotpot” by NewChengdu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 2.0 

針對打邊爐一家確診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新冠肺炎病毒通過飛沫傳染,並非打邊爐令病毒霧化所引致。

袁國勇教授指:「火鍋全部都很熱,弄熱一些東西,蒸氣升上來,與霧化沒有關係。吃火鍋的家人很興奮,口沫橫飛,大家距離很近,唾液很多時掉在碟、餐具上,他們接觸及進食,摸到眼、口和鼻,引起感染,所以說吃火鍋特別引起這個(霧化病毒)情況,我相信完全無關。」

袁國勇教授亦呼籲市民減少聚會,包括打邊爐、打麻將及返教會,盡量截斷本地傳播鏈。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也為大家製作圖表,解開氣溶膠傳播之謎:

English version: Are Hot Pots a High Risk Activity? Debunking the Aerosol Transmission Myth

Debunking the Aerosol Transmission Myth infographic01
Source: 港大醫學院 HKU LKS Faculty of Medicine Facebook

Q1. 新形冠狀病毒暫時已知有哪些可能的傳播途徑?

要做好防疫措施,我們必先要清楚了解不同的傳播途徑。學者一般認為,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與冠狀病毒)可以同一時間、透過多種不同途徑傳播:

◾ 接觸途徑:可以是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例如跟手上沾有飛沫的人握手後再捽眼;甚至是在除口罩時不小心沾到口罩外層的病毒,再接觸自己的眼、耳、鼻;
◾ 飛沫途徑:受患者飛沫感染,例如口、鼻接觸到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所謂「飛沫」,內裏其實同時含大粒子及能懸浮於空氣中的微細粒子,但「飛沫途徑」只泛指透過飛沫內的大粒子傳播。正因這些粒子體積較大,令其很快就掉落地上,所以附在上面的病原體只能在短距離內傳播;
◾ 氣溶膠途徑:病原體附在患者飛沫中較微細的粒子(如粒子直徑少於10微米)上,令其可以懸浮於空氣中一段長時間並漂浮一段長距離,所以在患者短距離以至遠距離範圍內吸入後都可能受到感染。

由於只有少數的呼吸道傳染病,如肺結核及退伍軍人症,被認為主要透過氣溶膠傳播,學者對不同種類的冠狀病毒如沙士(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CoV)、以至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氣溶膠傳播機制所知甚少。

由於部分學者認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通過氣溶膠感染引起,而SARS-CoV及MERS-CoV這兩種冠狀病毒通常只能在下呼吸道樣本而未能在上呼吸道樣本中檢驗出來,這反映一部分的感染可能是透過氣溶膠傳播引起。因此有學者認為,一部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也可能由氣溶膠傳播引致。

Debunking the Aerosol Transmission Myth infographic02
Source: 港大醫學院 HKU LKS Faculty of Medicine Facebook

Q2. 有哪些情況會構成氣溶膠?與帶有傳播風險的「生物氣溶膠」有甚麼關係?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會讓我受到生物氣溶膠感染?

廣義來說,「氣溶膠」泛指在空氣中懸浮的微粒,可以是液體或是固體,而肉眼看不見。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産品如除蟲噴霧、噴髮膠、香水等都是以氣溶膠方式銷售,另外日常生活中開門關門、沖洗厠所、使用沖涼花灑頭、熱水龍頭、室內空氣加濕機及按摩池等也會產生氣溶膠(aerosols)。

但我們必須留意的是,「氣溶膠」本身並不帶有病毒,除非病原體患者分泌物如飛沫或糞便混合其中,才會形成含有病原體、帶有感染風險的「生物氣溶膠」(bioaerosols)。

那麼什麼情況下容易產生含有病原體的生物氣溶膠呢?在醫護環境中,醫護人員為確診患者進行吸痰、氣管插喉、使用呼吸機等霧化醫療程序,或牙醫利用器械為帶菌者清除牙結石時,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混合帶菌者分泌物,包括飛沫及生物氣溶膠,故容易引起「氣溶膠傳播」,醫護人員受到感染的機會較高。

Debunking the Aerosol Transmission Myth infographic03
Source: 港大醫學院 HKU LKS Faculty of Medicine Facebook

那在日常生活中,有產生「生物氣溶膠」的可能嗎?一般來說,如果附近沒有患者或帶病毒者,或沒有受污染的物品、表面,應該不會增加透過生物氣溶膠傳播的風險。再者,細菌能在環境中單獨生存,相對病毒如新型冠狀病毒則需要通過感染其他載體細胞生存,因此即使在相同環境下,例如擔心使用蒸氣熨斗時會揚起附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塵埃而引起感染,其實冠狀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機率較小,透過氣溶膠傳播的機會亦相對較低。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沖厠所時水流會產生氣溶膠,加上有數據顯示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有肚瀉徵狀及少量患者其糞便中帶有病毒,因此建議市民把厠蓋蓋好才沖水,防止新冠病毒透過生物氣溶膠方式傳播

Debunking the Aerosol Transmission Myth infographic04
Source: 港大醫學院 HKU LKS Faculty of Medicine Facebook

Q3. 新冠肺炎患者是隱形病人,「生物氣溶膠」又肉眼不可見,那是否表示日常生活中危機處處?

與其他傳染途徑一樣,會否受到氣溶膠感染取決於吸入「生物氣溶膠」時當中病毒的濃度與存活性。如果吸入的病毒量濃度低、或當中仍然存活的病毒量少,感染就較難發生。「生物氣溶膠」雖然能傳播一段較長距離,但在傳播過程中會被稀釋及被環境中其他因素滅活,所以「生物氣溶膠」在短距離範圍內更容易導致感染。總括而言,需要進行霧化醫療程序的醫護人員透過「生物氣溶膠」傳播感染的風險相對較高,一般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則不用過份擔心。

但在通風條件不好且狹小的空間裏,由患者呼吸、咳嗽、打噴嚏産生的「生物氣溶膠」濃度會累積,處身其中的人的感染機率就會變得非常大,因此在疫症流行的這段期間,還是建議大家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Debunking the Aerosol Transmission Myth infographic05
Source: 港大醫學院 HKU LKS Faculty of Medicine Facebook

Q4. 那是不是可以繼續打邊爐?

由於至今對冠狀病毒的氣溶膠傳播機制所知不多,我們難以一概而論打邊爐會否因產生「生物氣溶膠」,而使新型冠狀病毒(對比其他呼吸道病毒)更容易傳播。但其實藉由打邊爐受到感染,可能牽涉多個傳播途徑。可能是人與人之間距離很近而構成的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或是因共享食具及接觸沾上患者飛沫的枱面而構成的間接接觸傳播。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即使未能透過氣溶膠傳播,不論是新型冠狀病毒或其他呼吸道病毒在打邊爐時依然有傳播風險。亦因為打邊爐通常涉及多人聚會,短期內還是不建議這類型的社交活動。

其實以公共衞生角度來説,減少社交接觸是其中一項減低呼吸道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因此如果並非必要建議大家盡可能留在家中減少外出,並時刻保持個人衞生包括勤洗手及於有徵狀時戴口罩,從而減低新型冠狀病毒透過不同途徑的傳播。

Source: 港大醫學院 HKU LKS Faculty of Medicine Facebook

Show More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