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福田敬二:疫情改變人們既往認知

empty supermarket
Photo: Unsplash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社會從今年前兩個月的「無感」到現時「如臨大敵」,其對疫情的理解與應對方式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美國流行病學權威福田敬二(Keiji Fukuda)日前接受《香港01》專訪,分享他對美國及全球抗疫的觀察。

對比香港與美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應:

SARS給香港及亞洲等留下的是沉重而抑鬱的社會氣氛的記憶,相對而言,H1N1則未給美國帶來類似感受。不過,全球各地都在經歷急速轉變,美國社會也開始感到壓力與彷徨,已出現與香港類似的搶購廁紙、搓手液、口罩等情況,「兩者其實都在經歷相同的學習曲線,只是這在美國來得較遲」。

肺炎揭示美國醫療體系的漏洞:

分佈不平均、缺乏協調、昂貴等缺陷在疫情下被放大。

「封城」措施效果:

「封關」做法代價大,難以維繫,只能作為短暫方案,為某些國家換取時間,以加強其他防疫措施。「各國人口基數、人們對疫症的感知、市民對政府的信賴程度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各國都在各施各法,尋找適合自己的策略及措施組合,沒有一個國家的方法是標準答案。」

美國應對起步較慢,但現在實行「社交疏離」,多地開始停課,呼籲停止大型聚會,推行遙距工作、線上辦公,採取的措施與其他國家愈來愈接近。

每個國家都經歷相似的抗疫過程,沒人一開始完美,重點是要認清不足,了解「反應慢」的代價,作出檢討。

全球大流行將持續多久:

未來數月仍會困難。世衛協調支援各國抗疫的價值無可取替,很多國家亦已開始採取適當措施減少感染率,假以時日疫苗也會面世。與1918年西班牙流感帶給當時人們的體驗一樣,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重現「威力」,「改變了很多人既往的認知」。

Full Report

標籤
Show More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
Close